基礎是建筑的根本,如果基礎施工沒做好,建筑肯定是有安全隱患的。那么,基礎施工該怎么做?有哪些流程呢?今天,佛蘭空間就結合以往膜結構建筑案例,為大家圖解基礎施工流程。
一、基槽開挖
測量好用白灰做標記,挖土采用反鏟挖掘機開挖,開挖尺寸比基礎尺寸每邊各留出300mm工作面,作為側面支模的位置,人工輔助修坡修底,挖出的土立即運出場外。
二、澆墊層
基槽開挖、清理并驗槽合格后,隨即清除表層浮土及擾動土,不留積水,然后進行墊層混凝土施工。墊層混凝土必須振搗密實,控制好厚度和寬度,表面用刮尺弄平整,條形基礎每隔一米釘一個竹樁。
三、扎基礎鋼筋籠
綁扎前用粉筆畫好受力鋼筋的間距,在轉角,T型和十字形交接處應重疊布置,沿基底寬度的受力筋應放置在底部,沿縱向的分布筋應放在上部,受力筋彎鉤朝上,綁扎完成后墊35mm墊塊。
四、立基礎模板
采用膠合模板,支撐采用松方木,模板整條安裝后要拉線調直,兩側與基槽土壁頂牢。
五、預埋件就位
在建筑工程施工中,預埋件可分為受力預埋件和構造預埋件兩種,通常由兩部分組成;一是埋設在混凝土中的錨筋,這種錨筋一般采用Ⅰ級或Ⅱ級鋼筋,也可以用角鋼或其它型鋼。二是外露在混凝土表面的錨板,一般選用三號鋼板或角鋼等。
六、混凝土澆筑
澆筑前應將模板內的垃圾、泥土,鋼筋上的油污等雜物清除干凈,并檢查鋼筋的水泥砂漿墊塊、塑料墊塊是否墊好。如使用木模板時應澆水使模板濕潤。柱子模板的掃除口應在清除雜物及積水后再封閉。
七、混凝土澆筑完成
混凝土澆筑完畢后,應在12h以內加以覆蓋和澆水,澆水次數(shù)應保持混凝土有足夠的濕潤狀態(tài)。
八、混凝土養(yǎng)護(大約2周)
混凝土的養(yǎng)護,就是使混凝土具有一定的溫度和濕度而逐漸硬化。為保證混凝土養(yǎng)護期間內的濕潤狀態(tài),應每天不斷的澆水,只有強度達設計要求強度70%以上,方可停止養(yǎng)護。
九、安裝前的復測與準備
柱基礎混凝土達到一定強度后在預埋底板上放出柱定位十字軸線,并確定表面的標高。復測合格后將螺紋清理干凈,并標出基礎螺栓埋設后實際柱心位置,還應標出柱底中心延伸到板邊的位置,使兩者能對心安裝。
以上就是今天的內容分享,如您對膜結構建筑感興趣,可咨詢佛蘭空間哦!
注:文章部分文字來源于網絡,如有侵權請聯(lián)系客服刪除。
公司介紹
深圳市佛蘭空間膜結構有限公司,一家專業(yè)從事空間結構建筑一體化的公司,15年來我們致力于膜結構建筑前沿領域的開發(fā)和應用,專項研發(fā)了一系列具有針對性的屋蓋系統(tǒng),并獲得多項專利產品,已為500+客戶在體育設施、商業(yè)設施、交通設施等領域提供集設計、施工、安裝、維護為一體的鋼膜結構、屋蓋系統(tǒng)工程服務。
掃一掃,加微信客服